11月2-3日,我院经济研究所和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以“中日少子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与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来自日本社团法人老龄化综合研究中心、日本大学、一桥大学、九州大学、御茶水女子大学、读卖新闻、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等单位10余名日本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以及上海本地大学、研究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的70余位代表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我院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日本社团法人老龄化综合研究中心常任理事吉田成良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田雪原先生共同主持。
会议采取大会主题发言、提问讨论、专家评述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就中日少子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从2000年开始已经迈入老年型人口国家行列,特别是象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口转变和老龄化的速度更快,在很多指标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了日本大城市的水平。
中日专家普遍认为,中国成功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总量的过快增长,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促进了人均GDP的提高,减少了人口投资,为解决贫困问题和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实行计划生育后,随着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少儿抚养负担减轻,而全国的人口老龄化才刚开始,养老负担还不是很重,而劳动力供给却非常充沛,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目前中国正在享受人口转变带来的“红利”。当然,人口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大大加快了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其影响正日益凸现。
会上,农村人口老龄化成为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在中国,有8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农村的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缺乏一个足以依托的社会保障系统。目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主要依靠子女供养和自己劳动所得。
在养老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系统却在萎缩,主要问题还包括:⑴ 农村收入及其增长来源结构转变降低了老年人相对收入能力;⑵ 土地经营收益下降和小块土地经营模式削弱了土地养老保障功能;⑶ 长期储蓄能力偏低;⑷ 低生育率将导致子女供养
的短缺;⑸ 传统家庭财产贬值和人口迁移流动降低了老年人对子女赡养的约束力。
与会专家提出,必须加快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家庭养老保障能力的下降。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还很窄,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即使是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本身也存在很多缺陷,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会上,日本专家学者还介绍了日本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及其影响、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政府、企业、家庭、个人以及新闻媒体各自发挥的作用等情况和经验。有专家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相差30年左右。虽然,中日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但地缘接近,在家庭观念、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具有可比性。日本在应对老龄化挑战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中日学者一致认为,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中日双方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交流和合作研究,共同探讨老龄化社会的应对之策。